也许笔者看过的砂浆技术资料太少,都说添加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能够大幅度提高砂浆的抗裂性,但尚未看到有人把砂浆的抗裂性和保水性联系起来。 这位企业家一语道破了问题的本质,令笔者颇感惊讶。说怪也不怪,这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。这个问题也很好解释。正是由于纤维素醚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加入,提高了砂浆的保水能力, 减少了砂浆施工后拌合水的蒸发损失和基层吸水损失,努力使砂浆充水空间的拌合水在砂浆硬化期间保持充盈状态,水化产物得以将充水空间完全填充密实,减少了由于失水形成的失水通道及其产生的内应力, 使硬化后的砂浆获得较好的体系平衡,故硬化砂浆的质量提高,抗裂性提高。夏季混凝土如何养护?关键我们要弄清楚养护的目的,养护的本质内涵。目的搞清楚了,方法也就有了。 这些方法就是能够有效防止拌合水损失的方法,能够彻底消除失水缺陷的方法。夏季烈日炎炎,暴晒条件下混凝土失水较快,硬化也快。对于大面积混凝土,振动密实抹平后,要密切注意,掌握好初凝前的二次抹压时间。 如果**了适宜的抹压时间,对硬化混凝土质量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。二次抹压时,一定要一边抹压一边覆盖,并浇足水保湿。抹压是为了彻底消除初凝前形成的失水缺陷,覆盖是防止抹压后的混凝土继续失水。 覆盖较好采用吸水性强的麻袋或土工布,要相互衔接,并保持覆盖物一直处于饱水状态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失水。 覆盖塑料薄膜则是较快捷较省工的方法,但要注意其防失水效果。较近有施工人员向笔者讲述这样一则案例:某地某工程于 2006 年夏季施工,搅拌站的技术交底也许不够清晰,施工单位按技术交底覆盖塑料薄膜, 发生了较严重的早期开裂,最后处理结果是将楼面板打掉,重新浇注,混凝土公司遭受了损失。笔者分析推测,当时覆盖的可能是破旧的、很薄的薄膜,也没有贴紧混凝土表面, 有些地方与混凝土表面有很大间隙,在烈日烘烤下混凝土失水很快,水份蒸发出来或透过薄膜蒸发掉,或成小水珠沾附在薄膜上,或成蒸汽徘徊在混凝土表面与薄膜之间。 这些蒸发的水分并没有象一些资料认为那样可以养护混凝土,因为它不能阻止烈日下混凝土的继续失水。失水多了,混凝土开裂就是无疑的了。开裂严重,说明失水严重。 所以覆盖薄膜应选用不透气不透水的、相对厚一点的薄膜,一次抹平或二次抹压后立即铺盖在混凝土面上,并将薄膜压紧,使之紧紧贴附在混凝土表面,使拌合水难以蒸发出来。 如果太阳很猛,对于重要工程,或大体积混凝土,在抹压覆盖完成后,较好能蓄水养护,这样质量更有保证。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及非洲沙漠缺水地区夏季混凝土施工,没有充足水份养护大面积混凝土, 二次抹压后较好对混凝土表面飘飞一次水花,使混凝土表面充分润湿,然后用不透气不透水的薄膜覆盖并压紧,再在面上加盖干草席或干麻袋,要互相衔接,不留暴露面,避免薄膜被太阳直接烘烤。 此后虽不再淋水,也应有较好的防裂效果。这是缺水地区的一次养护法。千万不能让密实成型后的混凝土长时间裸露在太阳下暴晒,放任其失水。 夏季施工的另一个特点是雨水多,有时雨来得很急,很猛。夏季因为气温高,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通常较大,但雨季施工时坍落度应尽量小些。低坍落度的混凝土遇雨保浆能力较强,减少雨水冲刷浆体的流失。 大雨到来之前应及早作出判断,用塑料薄膜将已振实抹平和未振实的混凝土都予覆盖。有施工单位因为赶不及,只对振实抹平的混凝土进行覆盖,而没有振实的混凝土未予覆盖。笔者认为这是用反了的方法。 未振实的混凝土有很多脚印,大雨过后,这些脚印都灌满了雨水,振动之**般没有排除这些积水,也很难将其排除掉。振动的过程中,雨水融入混凝土,大大加大了水胶比,加之部分浆体流失,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。 笔者向施工单位建议,如果雨水来得快,来不及全部覆盖,首先要覆盖的是未振实的混凝土,对已振实抹平的混凝土,也一定要将周边覆盖好,使薄膜紧贴周边混凝土的表面,防止雨水冲走水泥浆。 混凝土振实抹平时,较好能将周边略压高一点,让雨水积蓄在混凝土表面。这样做,起到了“即时水养护”的作用。施工单位按此方法做了,效果还是不错的。 总之,养护方法是灵活多样的。不同的施工单位可能有不同的养护方法,判断一种养护方法是不是合理,能否满足混凝土生长发育的需要,能否保证硬化混凝土的质量, 就看它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拌合水的损失,是否彻底消除了失水缺陷。如果取得这样的效果,养护的目的也就达到了。还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构件可能有不同的失水方式,要针对不同的失水方式采取相应的防失水措施。 本文所论述的养护目的,就是为混凝土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条件。不管任何季节、何种构件,只要配合比合理,只要满足这些条件,正常硬化温度下我们就一定能够保证硬化混凝土的质量,其耐久性质量也将得到提高。